首页中心概况政策制度专家队伍教育资源实验区建设师范生培养教师培训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下载专区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师范生培养>>职业技能培养>>正文


渭南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2015年03月31日  点击:[]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探索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学校决定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的意见》为依据,借鉴国内外教师培养培训经验,从我校实际出发,深入探索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与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育人,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强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切实推进教师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一)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造就国家使命和社会意识强,具有教师特质,达到教育硕士水平的“好老师”。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进程中,构建适应改革需要、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办学特色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建立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创新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高、专业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继而推出“名师”、“大师”;形成具有学术创新与社会影响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的创业创新型教师。

1.科学信仰: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中国思想文化,热爱科学,树立从教职业理想,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2.科学能力: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立足实证研究、实现学术创新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达到教育硕士能力水平。

3.科学品质:道德情操高尚,人文素养良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务实求真的科学品质。

4.科学精神:国家使命和社会意识强,传承仁爱为核心的“君子之风”和革命乐观主义,立志投身教育事业,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具有适教乐教、甘于献身、快乐奋斗精神。

三、实施方案

(一)培养模式与要求

实施“本科教育+教育硕士课程学习”培养模式。师范专业第一、二学年实施通识教育;第三、四学年进行教师职业定向培养。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二次选拔,坚持自愿原则,遴选专业基础较好、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组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班,进行为期两年的重点培养,突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和教育研究能力培养。

1.师范专业本科教学开设的课程平台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大一、大二加强通识教育,扩大通识教育选修课门数,课程设置体现文理渗透和学科融合,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学科专业课程平台:依据教育部各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科学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按学科门类设置学科平台课程,强化专业主干课程。第三、第四学年,设置多元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和比例,扩大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

(3)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按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构建模块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多样选择性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选修课程门数,开设实践性较强的各类教育案例课程、学科教育类实践课程,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进行教育基本技能训练,二年级进行教育专门技能训练,三年级进行执教技能强化训练,四年级进行教育技能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2.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班的师范生,搞好本科学习的同时,第三、四学年并且进行以下四方面教学与研究:

(1)开设学科素养课程。

①对文科类师范生开设比较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使之具有文科综合知识素养。

②对理科类师范生开设科学教育课程,使之具有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2)开设教育硕士主干课程。

(3)完成基础教育科研项目。

(4)参加学术研究与交流。

(二)课程设置与要求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班的师范生,第三、四学年增开的课程并达到的学习要求如下:

1.学科素养课程。

①文科类,即“人文科学基础与前沿”。内容包括中外思想文化史、中外哲学流派、国学导论、中外文学经典评介、艺术概论、逻辑学、伦理学等。

②理科类,即“自然科学基础与前沿”。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概论、中外科技史、学科发展前沿、科学伦理、生物与生命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等。

2.教育硕士主干课程。教育类课程开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开设“学科课程与教材分析”、“学科教学设计与课例研究”、“学科发展前沿专题”、“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

3.开展基础教育调研。以项目形式进行,学生须主持或参与基础教育调查研究项目。每个项目由2人主持,10人参加,题目由指导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研究成果作为答辩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调研项目过程中,要进行研究方法的讲授与指导,使之具有教育硕士应有的调研意识、调研方法、调研能力、调研水平。

4.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学生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与交流活动。至少参加指导教师主持的1项科研项目研究,至少参加1次与指导教师研究项目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指导教师对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要进行悉心指导,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前要先做功课,参加后要写交流心得,通过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具有教育硕士应有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科研水平。

(三)教学方式与要求

增开的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学习要求如下:

1.教学特点。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指导教师指导相结合。

2.教学方式。教育类课程跨专业合堂讲授,学科专业课程主讲教授讲授与指导教师辅导结合。

3.人文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人文教育课程,通过“人文论坛”专家报告讲授;科学教育课程,通过“科学论坛”专家报告形式讲授。每位师范生听取报告不少于8场次,完成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

4.考核与结业。根据各学科特点,考核方式实行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考试与调研科研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对完成教学计划、成绩合格的学生,发给“渭南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硕士课程班毕业证书”。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暨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学科办、科技处、社科处、教师发展中心、计财处、国资处、后勤集团和二级学院院长,以及校外协同培养机构负责人等组成。办公室设在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2.二级学院成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组。组长由院长担任,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统筹、协调、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监控各教学实践环节,保证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与圆满完成。

(二)构建协同培养机制

构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共建数量充足、条件良好的稳定的校外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基地,与基地单位专家协同制定培养目标及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与研究、评价培养质量。聘请基地学校教师兼职任教,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合作研究,指导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

(三)建立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

在各学科教师中,遴选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熟悉基础教育的高级职称教师和硕士、博士,担任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班学生的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基地学校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论文写作。

(四)设立专项创新计划项目

学校每年设立100项左右的教师教育类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由卓越培养计划班学生自由组织团队申请、主持或参与完成。

(五)支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学校支持各研究机构、师范生指导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个研究机构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术会议,支持指导教师和师范生积极举办和参加学术会议。

(六)保障教学科研条件

学校设立卓越培养计划项目专项经费,用于与项目实施相关的专题调研、教学交流、学术交流、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不含毕业实习、写生等实践教学经费)、对外联系、材料印制、宣传等方面的费用开支。图书馆在图书资料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上,保证项目实施、相关课程教学及师生学术研究的需要。国资处、信息中心、后勤集团等部门保证项目实施的教学设施条件。

(七)形成良好的氛围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其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宣传部、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教务处、学科办及各项目组,做好计划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的宣传,形成学校上下支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附件:渭南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一览表

附件:

渭南师范学院2014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二级学院

对应本科专业

负责人

1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卓越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

凌朝栋

2

卓越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前教育

梁燕玲

3

“三位一体”机制下卓越英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外国语学院

英语

雷来富

4

秦东卓越音乐教师培养改革与实践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

梁 晶

5

卓越美术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美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

季玉民

6

卓越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传媒工程学院

教育技术学

张郭军

7

农村数学教师培养的规格、内容、途径的提升与机制改革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耿森林

8

卓越物理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物理学

王菊霞

9

卓越化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

焦更生

10

卓越职业学校会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

王双喜

11

“三位一体”卓越体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张 虎